shēngwén

声闻


拼音shēng wén
注音ㄕㄥ ㄨㄣˊ

繁体聲聞

声闻

词语解释

声闻[ shēng wén ]

⒈  亦作“声问”。

⒉  音信。

⒊  名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声问”。音信。

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,使其下臣 种,不敢彻声闻於天王。”
《吕氏春秋·赞能》:“孙叔敖、沉尹茎 相与友,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,声问不知,修行不闻。”
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前发 匈奴 时,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,有声问来,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。”
《北史·儒林传下·刘炫》:“炫 与妻子,相去百里,声闻断絶。”
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谬误》:“丁晋公 之逐,士大夫远嫌,莫敢与之通声问。”
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:“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、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,与朝廷声问中断。”

⒉  亦作“声问”。名声。参见“声闻过情”。

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德至者色泽洽,行尽而声问远。”
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子闻寡人之声闻,亦何如焉?”
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靖传》“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《益州耆旧传》:“商 字 文表,广汉 人,以才学称,声问著於州里。”
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健驮逻国》:“﹝论师﹞少好学,有才辩,声闻遐被,法俗归心。”
宋 沉辽 《真觉开堂》:“自诸祖述作已达者,皆著声问。”
清 曹寅 《题云辨上人小照》诗:“行识自来矜色相,声闻何惜证飞仙。”

⒊  梵文意译。佛家称闻佛之言教,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。常指罗汉。

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七:“观察四諦而得道者,悉名声闻。”
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七:“从佛声闻而得道者,悉名声闻。”
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经押座文》:“五百声闻皆被訶,住相法空分取证。”

国语辞典

声闻[ shēng wén ]

⒈  佛教谓从他人开示、教授佛法,进而修行悟道者。

《妙法莲华经·卷二》:「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,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。」

声闻[ shēng wèn ]

⒈  名誉、声望。

《孟子·离娄下》:「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声闻"的意思解释、声闻是什么意思由词海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先修发心、忏悔:我今发心,不为自求人天福报、声闻、缘觉,乃至权乘诸位菩萨。

2.编辑不但要有一双慧眼,同时他们还根据市场调查、往昔经验去策划选题,与作家沟通,最终推出一位位声闻遐迩的大作家,自己也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名编。

3.身不宜忙,而忙于闲暇之时,亦可儆惕惰气;心不可放,而放于收摄之后,亦可鼓畅天机。钟鼓体虚,为声闻而招击撞;麋鹿性逸,因豢养而受羁糜。可见名为招祸之本,欲乃散志之媒。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。

4.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,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。立业建功,事事要从实地着脚,若少慕声闻,便成伪果;讲道修德,念念要从虚处立基,若稍计功效,便落尘情。

5.一寸土地一寸金,祖祖辈辈勤耕耘。荒山改变成良田,粮食丰收佑子孙。过度开发毁良田,后代子孙骂声闻。土地是我们生命线,保护土地不容缓。全国土地日,保护土地资源,就是捍卫我们。